3773考试网
 3773考试网 - 高考 - 高考试题答案 - 正文
北京 上海 广东 山东 江苏 浙江 湖北 四川 天津 陕西 湖南 福建 重庆 安徽 辽宁 江西 海南 宁夏 吉林 山西 广西 云南 新疆 黑龙江 青海 甘肃 西藏 河北 贵州 河南 内蒙古

09年四川高考文综卷历史的特点

来源:招生考试信息网 2009-6-24 0:45:41

朴实中体现创新,继承中力求发展

     一一浅评2009年高考四川文科综合卷历史学科的特点

四川省特级教师 成都市历史学会常务理事 成都七中历史教研组长

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导师  王开元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四川卷)历史试题着眼于对考生历史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的考查。考试内容和试卷结构符合福建招生考试网纲的要求,做到了历史试题命制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既保证了科学性、公平性的实现,又稳中有新,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四川地方特色。试题科学、规范、准确,无偏题怪题,试卷难度适中。试题具有以下特点:

一.遵循福建招生考试网纲,试题结构科学

本套试题体现了既源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既遵循福建招生考试网纲,又不拘泥于福建招生考试网纲。具体知识点、能力点、选项等均在福建招生考试网纲和中学教材规定范围之内,而试题立意、材料背景则高于福建招生考试网纲和中学教材,立意高远,材料新颖,形式多样,既关注了当前历史学科研究的重点、热点问题,又较好地体现了关注社会现实问题的特点。问题设计既依托新材料,创设新情景,又密切联系中学历史教学实际。试题基本实现起点高、落点实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等试题命制较高层面的技术要求。

试题考查内容分布科学合理,具体表现在:第一,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现代史、世界近代现代史三大板块所占比例约为28%35%37%。第二,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三大板块所占比例约为36%39%25%

二.贯彻目标立意,凸显四个关注

知识立意能力立意,再到目标立意是高考试题命制发展的方向。本套试题贯彻了这一发展方向,从整体上努力做到目标立意,即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

具体表现为:进一步贯彻并发展2006年提出的四个关注的原则。即,关注社会现实,倡导人文关怀;关注高中课改,引领素质教育;关注学科发展,渗透研究成果。以四个关注原则为指导,本套历史试题在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基础上,进行了积极探索创新,与前两年的四川历史试题相比,体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创新与发展。

1.关注社会现实,倡导人文关怀

与前两年的四川历史试题相比,2009年历史试题更加重视对社会现实热点问题的考查,引导考生关注社会现实问题,倡导人文关怀。如“19191979的六十年间组题(第16—18题),以抵御外来侵略——赢得民族独立——主动对外开放这一历史主线串连起五四运动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三件大事,而这三件大事都是今年重要周年纪念大事。这一设计充分体现了命题者关注社会的思路。

再如各国相互合作组题(22—23题),第22题直接介入对当前爆发的世界性金融危机这一热点问题的考查,通过试题引导学生认识,面对重大经济危机时各国的不合作将会导致严重的危害,反证合作的重要意义。第23题直接面对当今世界面临的自然资源大量消耗、环境恶化等问题,通过公益广告的形式,引导学生认识相互合作,共同保护自然资源的意义。

37富民与强国的关系题,富民与强国关系是人类历史上一个重要主题,同时,也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要问题。试题以中国儒家提出的富民思想、不与民争利思想近代清末新政面临的强国与富民之间的矛盾西欧福利国家日渐完善与面临的难题三个历史片段设计历史情景。最后,以开放性问题的形式,要求考生就富民与强国的关系问题谈谈自己的主张,引导考生关注现实,学以致用。

39交通体系题,与今年四川省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关于加快西部交通枢纽建设,大力发展通道经济,为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提供有力的交通保障的建设思路紧密结合,体现出关注本省省情的特点。对现实问题、热点问题的考查使历史学科关注社会的功能更为凸显。

2.关注高中课改,引领素质教育

1)重视历史过程与方法,思维层次明显加强。

魏晋庖厨彩绘墓砖题,通过两幅魏晋古墓中发现的以庖厨为题材的彩绘墓砖图,考查考生通过图像材料推断和认识历史。木兰彩瓷笔筒题,通过民国时期四川一女子小学发给学生的毕业纪念品——木兰彩瓷笔筒,考查考生通过图中信息推知校方的寓意,体现出对学生思维过程的考查。第37题第2问,通过材料三提供的信息(漫画和虞和平《中国现代化历程》中的一段评价)要求考生根据材料对新政的认识(不再是中学教材的认识),分析清末新政的目标、面临的困难、克服困难的措施等,改变了传统历史考试中靠记忆回答问题的状况。充分考查了考生分析认识历史问题的思维过程。第37题第4问要求考生就富民与强国的关系问题谈谈自己的主张,并举出史实论证自己的观点。则突出考查了用史实论证问题的能力,历史思维层次的要求明显加强。

2)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试题综合性更强。

近代早期欧洲社会转型组题(第19—21题),以近代早期欧洲社会的转型和对近代世界的重要影响立意。通过这一时期思想领域(第19题)、政治领域(第20题)和经济领域(第21题)三个不同领域的重大转变,引导学生建构起对这段历史的新的认识,使之形成相对完整的知识系统。第37题,围绕富民与强国的关系,选择儒家富民思想近代清末新政西欧福利国家三个历史片段设计问题,涉及整个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和世界近代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可以说是古、近、现纵向综合和中外横向综合的典型。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中外关联、古今贯通的理念。试题具有切口小、跨度大、覆盖面广等特点,综合程度明显提高。

3)重视考查内容的广泛性,材料形式多样性。

试题在重视传统的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其内涵,突出了社会史、普通民众生活史的考查,使传统考查领域与史学研究新领域有机结合。试题材料形式新颖多样,引用的个类图片多达5幅,包括彩绘墓砖图像、彩瓷笔筒图像、公益广告图像、漫画等,数据统计表2个,歌曲《歌唱二郎山》,历史学者的评价等。使整套历史试题洋溢着历史气息。这些创新充分体现了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和理念,有利于推进中学素质教育。

3.关注学科发展,渗透研究成果

关注高校历史教育研究发展趋势,注重把史学研究新认识、新成果与中学教育有机结合,以纠正传统历史教学中认识上的错误和偏差,引导考生更加客观地认识和评价历史。体现出两个有机融合

1)重视新史学范式的引入与有机融合

如第37富民与强国的关系题第2问,把革命史范式和现代化范式有机融合,突破了传统历史认识的单向思维。第16“1919年中国舆论变化题,同样具有把革命史范式和整体范式有机融合的特点,实现了中国史和世界史的有机结合,为传统革命史研究注入新的内容,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社会史是近年来史学研究关注的重要领域,这一特点在试题中也得到了彰显。如第12题(魏晋庖厨彩绘墓砖)关注普通人的生活,第14题(书籍翻刻)暗含对书籍翻刻盗版,侵害知识产权的历史背景的反思之现实意义,第18题(外商广告)考查考生对现实生活中耳熟能详的广告这一形式的认识。第23题(公益广告)突出了当今社会面临的自然资源大量消耗、环境恶化等问题。第39题第1问,关于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利条件的认识等,都充分体现了重视史学新史学范式的引入与有机融合的特点。

2)重视史学研究方法的引入与有机融合

37题第2问关于清末新政的考查,引入高校历史研究方法,要求考生根据材料对新政的认识,而不再是单纯依据中学教材的认识回答问题。第37题第3问,关于二战后西方福利国家制度的完善问题,引导考生更为客观地认识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从史学方法上还突出了图像史(第121523题,第37题第2问)、心态史(第16题)、计量史(第39题第3问)等研究方法的引入,与往年不同的是,近年试题在史学方法的应用上更为自然流畅,有效地克服了刻意做作的现象。

此外,在引入史学研究新认识,转变史学观念上也作了有益的探索。如近代早期欧洲社会转型组题(第19—21题),突出近代以来资产阶级在近代社会发展进程中的进步作用,试题选择这一时期思想领域(第19题)、政治领域(第20题)和经济领域(第21题)三个不同领域设计试题,力图通过几个重要的点建构起对这段历史的新的认识,有利于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改革和新课程改革的结合。

 



  • 上一个文章: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及个人隐私等问题,请在两周内邮件fjksw@163.com联系.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导航 | 手机版
    琼ICP备12003406号